常州市新北區新華村位于長江之畔,近日,這個三面環水的美麗鄉村再添榮譽,成功獲評“全國文明村”。漫步在6.32平方公里的村落中,整潔寬闊的村道、白墻黛瓦的民居、精心打造的“心形”大草坪和即將通車的常泰大橋相映成趣,構成一幅現代版的美麗鄉村畫卷。這個曾經普通的江邊村落,如今已獲得包括“全國十佳小康村”“江蘇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”在內的30余項榮譽稱號,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。
新華村的蛻變始于對自身優勢的深刻認識與充分利用。村莊東至省莊河,南臨101省道,西傍德勝河,北接長江取水口,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新村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。更難得的是,這里還擁有新老德勝河與入江口形成的三面環水“德勝島”自然資源,以及“揚子江上英雄船”的渡江戰役紅色基因。村兩委班子敏銳地抓住這些特色資源,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、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治理有效的特色發展之路。
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。新華村緊緊抓住“跨江融合橋頭堡,中軸崛起北大門”的發展機遇,通過整合拆遷地塊等方式,新增11處資產資源租賃,形成了獨特的增收網絡。2024年,村民人均收入達5.3萬元,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。在農業轉型方面,村里積極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模式,先后引入2家新型智慧農業企業,種植高品質農產品,推出多個精品項目,帶動百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。這種“土地增效、農民增收”的發展模式,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。
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華村的又一張亮麗名片。村里累計投入資金維修村內道路十余萬平方米,精心布置村莊文明景觀和驛站,建成“心形”大草坪、種植粉黛草田,連線成片打造鄉村觀光線路。如今的村莊四季皆景:春天粉黛搖曳,夏日綠蔭如蓋,秋時稻浪翻滾,冬季靜謐祥和,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。這些變化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,更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,為村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。
文明鄉風培育是新華村發展的精神內核。村里建立了以村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,創新打造“新華紅色智慧廣場”,通過“新風大劇場”舉辦各類活動,年參與人次超萬。網格員開展的“走訪+宣講”覆蓋85%以上村民,30余場頭雁講堂、道德講堂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文明氛圍。特別是創新的積分制管理,將家教家風、道德力量這些“軟約束”細化為基層治理的“硬實力”,通過“美新村社”黨群E站小程序實現智能化管理,形成了鄉村治理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良性轉變。
新華村的實踐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:既要塑形,更要鑄魂;既要發展產業,更要培育文明;既要改善環境,更要創新治理。這種全面發展、系統推進的思路,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