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馮亦 記者 潘宇琴)隨著氣溫逐漸上升,每到傍晚時分,鎮江經開區丁卯“美食一條街”緯五路上變得熱鬧起來。“這里的環境變化太大了,以前美食街雖然熱鬧,但是天氣一熱,垃圾桶周圍總是有味道,影響食欲,現在干凈多了,整體氛圍也提升了。”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女士笑著說起了這條美食街的變化。
2024年11月,鎮江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丁卯緯五路試運行“撤桶還路”工程,即撤除道路垃圾桶實行定時分類收運,累計撤除垃圾桶90余只,投入電動保潔車4輛、大型垃圾壓縮車1輛,日均收運垃圾75桶。目前,緯五路沿線商戶的定時分類投放的習慣已經基本養成,美食街的道路環境和就餐體驗得到明顯提升。
自實行“撤桶還路”以來,每天上午8時30分,環衛工人徐生南騎著電動保潔車,沿著緯五路,挨家挨戶詢問商家是否有垃圾,以便及時運走(見圖馮亦攝)。“以前商戶門口設置了固定的垃圾桶,他們有垃圾就扔,撤桶還路后,一開始不習慣,但是經過幾個月運行過來之后,已經改觀很大了。”負責這條街衛生清掃的長順環衛公司項目經理倪建明感慨起來。與傳統模式相比,環衛工人主動上門“收垃圾”,有效避免了在收集、存放和運輸環節“最后一公里”中存在的“二次污染”問題。
為了讓沿街商戶更好地適應新的垃圾收運模式,鎮江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宣傳引導、營造氛圍入手,讓緯五路周邊的居民、單位和商戶對撤桶后的益處和收運模式做到家喻戶曉,同時聯合社區開展入戶宣傳,并對沿街300多家商戶的垃圾量及投放需求進行了統計匯總,力求做到精準收運。如今通過各方不懈努力,緯五路道路上明顯油污少了、臭味沒了,環境也干凈多了。
?“撤桶還路”是鎮江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針對垃圾收運方式轉變工作思路、創新工作流程的一次積極實踐。接下來,緯五路?“撤桶還路”的工作模式還將推廣至揚子江路、銀山北路等餐飲比較集中的街區,持續還路于民、還凈于民,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和營商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