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6日,江蘇省靖江市長江文化客廳迎來一場特殊的生態保衛行動。六十余名中小學生化身“長江小衛士”,通過沉浸式任務挑戰、科學探究與創意實踐,親身感受長江母親河的脈搏,用智慧和行動守護江豚的家園。此次活動由靖江市新橋鎮關工委聯合成教中心、行知研學共同舉辦。
活動以江豚“小靖”的求助信拉開帷幕。這封充滿童趣的書信引發孩子們的強烈共鳴:“長江變清了,但水下噪音讓我迷路,塑料陷阱仍威脅著我和伙伴......”通過三大闖關任務,參與者將學科知識轉化為生態守護的實際行動。
在“環保小偵探”環節,小衛士們運用科學實驗箱檢測長江水樣的pH值、溶解氧等指標,通過多媒體沙盤追蹤污染源。來自新橋城實驗學校的王同學表示:“原來溶解氧低于5mg/L就會危及魚類生存,這比課堂實驗更直觀。”
“聽聲辨危”任務掀起認知革命。當物理聲波可視化裝置將船舶聲吶轉化為跳動的光紋時,輔以江豚聲吶頻段對比圖,孩子們意識到:人類可聽的20-20kHz范圍外,江豚賴以生存的45-139kHz頻段正被機械噪音侵占。“孩子們設計的‘安靜水域'方案包括航道降噪改造和聲吶限用時段,既有創意又有實踐意義。”項目指導老師介紹。
最后的“家園設計師”環節成為創意迸發的舞臺。小組成員綜合運用生物學、流體力學知識,在畫布上構建“人豚共生”生態模型。有的小組設計“長江江豚美好家園”,有的提出“我與江豚”,還有的設計宣傳海報,將藝術與環保理念結合,展現了驚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。
活動尾聲,孩子們在“長江守護墻”旁簽下自己的姓名,鄭重承諾:保護長江生態,拒絕污染行為,守護江豚家園!集體簽名合影時,每一張笑臉都寫滿了自豪。
“孩子回家興奮地講江豚的聲吶原理,還主動提出要減少垃圾!”一位家長感慨道。活動通過游戲化任務,將生態保護、非遺傳承等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觸摸的體驗,讓孩子們玩中學,學中悟,在動手實踐中理解“人與自然共生”的深刻意義。(王亞平、郭華)